风为阳邪,四肢为诸阳之本。言无里证,则有表证可知。
尺、寸俱弦,少阳受病也。喘而胸满者,为麻黄证。
病患小便不利,大便乍难乍易,时有微热,喘冒不能卧者,有燥屎也,宜大承气汤。阳并于上,阴并于下,火不下交于肾,水不上承于心,此未济之象。
看厥阴诸证,与本方相符,下之利不止,与又主久利句合,则乌梅丸为厥阴主方,非只为蛔厥之剂矣。身轻者为阳,重者为阴。
脏腑之精气,皆上注于目。风湿相搏者当发汗,风去湿在者当利小便,此两大法。
今胃气虽伤,而余邪未尽,故与调胃承气和之。少阴病,下利清谷,里寒外热,手足厥逆,脉微欲绝,身反不恶寒,其人面色赤,或腹痛、或干呕、或咽痛、或利止、脉不出者,通脉四逆汤主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