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瘥后发热者,曰遗热。非时行之气,春应暖而反寒,夏应热而反凉,秋应凉而反热,冬应寒而反温,此非其时而有其气,是一岁之中,长幼病皆相似者也。
吐利后汗出发热,恶寒拘急,手足厥冷者,四咳者,俗呼为嗽,肺为邪气逆不下,有肺寒而咳,有停饮而咳,有半表半里而咳,各治不同。 桂苓饮治有患初得病无热,谵语烦躁不安,精采不与人相当。
湿温,寸濡而弱,尺小而急,素伤于湿,因而中暑,湿与热搏,即为湿温。 至于发热面赤,烦躁,揭去衣被,脉大,人皆不识,认作阳证,误投寒药,死者多矣。
阳毒,斑如锦纹,面赤咽痛,脉洪大,不知人者,三黄石膏汤;便实燥渴者,调胃承气下之。已后潮热自汗,谵语发渴,大便实者,正阳明胃腑标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