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决明二两 人参一两 细辛五钱 茺蔚子二两 知母一两 茯苓一两 右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桐子大,空心茶清送下三钱。<2>俟三日后开帘视之,以手指按其患处,或仍有未平,再揉摩其瘀结 之筋,令复其旧,换贴膏药,仍以竹帘裹之。
[9]如顶骨塌陷,惊动脑髓,七窍出血,身挺僵厥,昏闷全无知觉者,不 治打扑损伤,骨碎筋翻,瘀血凝聚,消青紫肿痛等证。[31]从气街下行,膝上一尺二寸许,中行左右各三指捺, 上有肉起如伏兔之状,故名伏兔,在此肉起后,交纹中,髀关穴也。
[3]并宜手法钩割去其翳膜,后服知母饮子,清其内热。 在内者名内踝, 俗名合骨;在外者为外踝,俗名核骨。
[25]从强间上行一寸五分,后顶穴也。[7]从养老上行外廉四寸,支正穴也。
虚热羚羊饮车细,参苓防如一同煎,实用防风芩桔梗,硝黄茺黑细知前。[1]尾□骨,即尻骨也。
[17]从膈俞行九椎下,去脊中二寸,正坐取之,胆俞穴也。解溪主治风水气,面腹足肿喘嗽频,气逆发噎头风眩,悲泣癫狂悸与惊。